巨头争相“出海”!真有这么香?
■ 信息来源 | 各企业官网、网络公开资料等(本文由“SAGSI硅产业研究”整理后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会、展位、赞助征集中 !!!
北京国化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联手硅产业绿色发展联盟等单位拟于2023年11月1-3日在江苏徐州举办“2023高纯石英材料技术及应用高峰论坛”。
特邀业内协会会长、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企业总经理等20多位大咖,围绕高纯石英砂提纯和合成、高纯石英玻璃材料加工及应用等进行深度讨论。欢迎前来报名!长按二维码,在线报名
近日,天合光能官宣,将斥资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58亿元),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威尔默建造太阳能光伏生产厂。该项目占地100万平方英尺,多晶硅原料将采购自美国和欧洲,预计2024年投产,将为当地提供1500个工作岗位,形成约5GW光伏组件产能。这将是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工厂之一。
这已不是天合光能首次在海外建厂,该公司目光长远,早在2006年,就已经开始在美国本土布局太阳能业务,并于2009年在美国注册成立公司。去年,还与美国低收入住房非营利组织Foundation Communities和Spear Commercial & Industrial合作,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一个低收入住房项目中建立了太阳能项目。
其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在美布局,还在越南拥有6.5GW单晶硅片、4GW电池片和5GW组件产能,今年8月,越南基地210单晶硅片顺利下线投产;在泰国天合光能也建设有各超过1GW的电池片和组件产能。
此外,9月4日,巴西,萨尔瓦多 | 天合光能(Trina Solar,SHA: 688599)旗下的智能跟踪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跟踪(TrinaTracker)宣布其位于巴西巴伊亚州萨尔瓦多的智能跟踪制造工厂正式成立。该工厂是是天合跟踪全球第三家智能制造工厂,巴西也至此成为除中国以外第二个设有天合光能工厂的国家,设计年产能为2.5GW。新工厂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天合跟踪将在全球拥有10GW自有产能,天合光能的太阳能跟踪器总产能将增加33%。
光伏企业掀起出海狂潮
不仅是天合光能,为了抢占国际市场和应对国际产业链本土化要求,国内已有多家光伏企业宣布将在海外建厂,掀起出海扩产狂潮。光伏企业海外布局情况(不完全统计)
出海建厂真有这么“香”?
众所周知,出海建厂难度不小,此前也有国内光伏企业海外建厂失败的例子,并且中国光伏供应链所有环节的成本优势明显——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国低20%、比欧洲低35%。那么为何头部企业相继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产能?无非是放不下国外庞大的市场,再加上中美之间持续十年的贸易摩擦,“双反”等政策给光伏行业带来巨大的打击,为了规避贸易壁垒风险、提升生产效益,无奈之下冒险出海。当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勇于走出去,未尝不是“破局”走出新的发展道路的绝好机会。美国历年对中国光伏制裁法案
直到去年3月,美国展开反规避调查,并于2022年12月初步决定,将关税调查扩大到整个东南亚。此次反规避调查历时18个月,今年8月最终裁定比亚迪、隆基乐叶、阿特斯阳光电力、天合光能和新东太阳能的子公司等五家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企业违反相关法案,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开展业务,以避免缴纳自2012年以来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产品所征收的关税。并将在未来面临惩罚性关税。另外,韩华Qcells(马来西亚)、晶科能源(马来西亚)和Boviet Solar(越南)三大供应商均被认定不存在违规行为。
虽然美国总统拜登在今年5月16日否决了参众两院要求美国政府结束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太阳能产品关税豁免的新法案,但他也表示不打算在豁免到期后延长豁免,这意味着2024年6月以后,来自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都将有极大可能同时被美国取消关税豁免。至此,东南亚建厂的这一条路也堵住了。
作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光伏市场,美国的本土光伏制造能力却非常薄弱,极度依赖进口,导致价格高,利润大。据了解,50%以上的光伏组件依赖中国进口。美国政府一直支持“制造业回流本土”,为此出台了不少政策鼓励帮扶本土光伏制造业的发展。
为扶持本土清洁能源的发展,2022年8月,美国发布通胀削减法案(IRA)并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生效,2023年1月1日开始执行,有效期长达十年。法案主要涵盖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医疗保健、税收调节等领域,更是为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项目投入3690亿美元的巨额预算,投资方向主要为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旨在10年内缩减3000亿美元赤字,降低医疗成本、投资新能源来实现降低通胀率。
法案中针对设施和设备投资提供30%的投资税收抵免,期限与基础投资税收抵免政策(ITC)一致。还可以按照硅料3美元/kg,硅片12美元/㎡,电池片0.04美元/W,组件0.07美元/W的单价标准向企业发放补贴。该法案丰厚的补贴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光伏企业争相赴美建厂。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补贴总额占据美国组件售价的一半,若能成功在美建厂,不仅可以破解对美出口障碍,还能享受到高额补贴,大大降低了海外市场成本。因此今年以来,光伏企业出现集体赴美建厂的现象。
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光伏装机容量急剧增长,2022年已超过20GW,今年一季度新增装机6.1GW,预计到2030年累积装机容量将增至三倍。相比国内趋于饱和且竞争激烈的光伏市场,美国待开发的光伏市场极为可观,成为企业必争之地。
当然,积极进军美国的不止有中国企业,其他国家的企业也迫不及待要来分一分美国光伏市场这个“大蛋糕”。
例如:韩华宣布拟资25亿美元扩大美国佐治亚州道尔顿市工厂的太阳能组件厂产能,并在靠近亚特兰大的卡特斯维尔建造一座新工厂,预计到2024年其在美国的组件产能将提升至8.4GW;瑞士异质结组件企业梅耶博格将美国亚利桑那州Goodyear光伏工厂由1.6GW扩大至2GW;印度光伏企业Vikram solar将投入15亿美元,在美国建设4GW铸锭到组件制造业务,并为此设立了一家合资公司VSK Energy LLC。
根据上述分析来看,现在正是赴美建厂抢占光伏市场的好时机,但这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机遇和挑战并存,光伏企业出海过程中无疑会面临不少困难,毕竟令人动心的高昂补贴也不是那么好拿的,其中还有各种限制条件,门槛高,很容易陷入预期的补贴无法兑现的麻烦中。
今年5月12日,美国对激励补贴细则作出规定,可获补贴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是钢铁部分需100%来自美国本土;二是构成系统的“制成产品”中美国本土制造价值量占比超过40%,2023至2025年占比逐年提升至45%/50%/55%。因此研究透政策,做好万全准备才是重中之重。
想在美立足中国光伏企业还可能面临投资高昂、成本上升、产业链配套不完善、新的生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政治环境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不过这也抵挡不住赴美建厂的热潮,因为海外市场不能舍弃,且一旦成功带来的回报的确很“香”。
中国光伏企业能否成功开启全球化,在海外开辟新战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侵犯您的权益或其他不适宜之处,请联系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本平台将及时处理。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需保留本平台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